政府證「假米」為大米 籲多了解米的特性

社會

發布時間: 2017/01/17 20:52

最後更新: 2017/01/17 21:05

分享:

分享:

(經濟日報資料圖片)

政府發言人今日(1月17日)表示,就早前接獲市民有關旺角及北區有食肆使用懷疑「假米」的投訴,香港海關及食物環境衞生署食物安全中心(中心)已即時作出跟進,包括化驗涉事食物樣本及從有關食肆抽取米樣本進行檢測。結果顯示所有樣本皆為大米及通過化學檢測。

發言人表示,海關除跟進由中心轉交從投訴人取得的2個剩餘食物樣本外,亦從該2間食肆檢取共5個米樣本(包括米及飯),經政府化驗所檢測及分析後,證實所有樣本皆為大米。此外,中心亦於該兩間食肆抽取共5個米樣本(包括米及飯)作食物安全指標的化學檢測(包括塑化劑、黃麴毒素和金屬雜質等),測試結果顯示全部樣本合格。

【延伸閱讀】網傳稻香膠米 「捽不爛」 米商:不正常【有片】

【延伸閱讀】稻香珍珠米惹膠米恐慌 職員:已改用普通白米

(經濟日報資料圖片)

發言人指出,大米的物理特性會因為烹煮過程而改變。由於不同的大米品種在烹煮期間的吸水和膨脹程度有所不同,因此由不同的大米品種烹煮成的飯的硬度、潔白度和光澤度有異。另外,長粒米通常在煮熟後較蓬鬆而結實,中粒米和短粒米在煮熟後則較柔軟、濕潤和粘稠。市民可多了解米的特性,不要輕信有關「假米」的傳言。發言人敦促市民大眾不要假設所有在互聯網上流傳的信息均為屬實。

【延伸閱讀】連鎖酒樓假米疑雲   當局10日內有化驗結果

【延伸閱讀】食環署再接假米投訴 涉快餐店鹹魚雞粒炒飯

(資料圖片)

食安中心一直透過恆常食物監察計劃,以風險為本,在進口、批發及零售層面抽取食物樣本作測試,確保食物符合本港法例規定和適宜供人食用。中心在二○一六年共抽取超過650個米樣本作化學檢測(檢測項目包括除害劑、染色料、金屬雜質等),除一個來自泰國的黑米樣本被檢出鎘含量超出法例標準外,其他樣本全部合格。